|
詳細內容
降落傘 |
|
來源: 轉摘 錄入時間:2018/10/31 『返回』 |
“神舟”飛船返回時所用的降落傘,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傘,有1200平方米。從傘頂拎起,傘衣20多米長,傘繩46.2米長,還有幾米長的吊帶,一幅傘有70多米長———
主傘和備份傘
當“神舟”飛船啟動返回程序,那3噸多重的返回艙下降到距離地面15公里時,下降速度由“超音速”減到“亞音速”,并穩定在200米/秒左右,這時,飛船再減速就得依靠降落傘了。
“神舟”飛船的降落傘有主傘、備份傘兩套,備份傘也有760平方米大小,它們分別裝在兩個傘艙里。主傘如果不能正常工作,就被切斷拋掉,以免與隨后打開的備份傘纏在一起,誰都沒法干活。當減速傘脫傘6秒鐘,仍然沒有拉出主傘,或是主傘雖然在工作但已出現大面積破損,備份傘就會自動啟動。
堪稱“生命之舟”
“神舟”飛船落地前,降落傘不能一下子全打開,否則,傘就會被氣流沖破,返回艙也隨之報廢了。開傘有一套程序:降落傘在空中打開時,先要彈開傘艙蓋,打開一個引導傘,由引導傘牽引出減速傘。經減速傘減速,返回艙下降速度可由180米/秒左右減至約80米/秒。減速傘工作之后,與返回艙分離,同時拉出主傘。主傘先張開一個小口子,再慢慢全部撐開,這時,返回艙下降速度逐步由80米/秒左右減到約40米/秒,再減至8米/秒~10米/秒。這樣,航天員便可安然無恙著陸了。
據介紹,裝備降落傘的傘艙在航天員頭部上方,這個傘艙的設計非常巧妙,它還有一種特殊的排水功能。降落傘打開后,這個傘艙就空了,像一個朝外敞口的大洞,萬一返回艙落到水里,水就會涌進這個傘艙里,使返回艙沉沒。可是,設計人員在傘艙底部裝了一個氣囊,如果返回艙落到水里,氣囊就會自動充氣,膨脹為一個體積達150升的“大氣包”,不但能把水擠出傘艙,還能24小時充當浮筏,讓返回艙飄浮起來。
縫著艱辛毀著容易
遠看降落傘是一塊整布,近瞧才發現,降落傘是由1900多塊小布、像魚鱗一樣連接而成的,布與布之間還要有縫隙。實際上,這種傘的科學叫法為“環帆傘”,用特殊的紡織材料制成,薄如蟬翼,卻非常結實,就是用多大氣力也不能將其扯開撕破。整個傘鋪在地上有小半個足球場之大,疊起來只有一個提包大小,重量只有90多千克。但是,傘的布料要經過防灼處理,做“傘筋”用的布帶要耐得住1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而不被燒焦。
可想而知,縫制這樣的降落傘就是相當麻煩了。據介紹,傘的布片裁好后,考慮到針腳的一致性,有的活只能是一個工人連續干下去,你想“眾人捧柴火焰高”都不行,不能搞“會戰”。據說,一個縫紉女工一年也只能完成一幅傘。
精心縫制的降落傘用完之后“命運”并不怎么好。
一旦“神舟”飛船落地后,這偌大的降落傘被風吹得還像充足了氣的大球,能拽著返回艙順風滾動達七八公里之遠,所以,返回艙一落地,艙上的切割器就“動刀子”了,將傘繩吊帶“咔嚓”切斷,迅速使降落傘與返回艙“脫鉤”。除了這一招,每次飛船回收時,還要配備兩名“刀斧手”,一人一把一尺多長的鋒利大刀,如果情況不好,上去就剁。據說,這種場面一次還沒出現過。
“神舟”飛船返回時所用的降落傘,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傘,有1200平方米。從傘頂拎起,傘衣20多米長,傘繩46.2米長,還有幾米長的吊帶,一幅傘有70多米長——— |
|
|